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莹 Hu Ying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出 处:《理论与评论》2024年第3期48-61,共14页Theory and Review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实现共同富裕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22YJC71007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研究”(GD24YMK09)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资本作为统治生产形式的条件下,劳动时间是财富的尺度。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基础上的“事实的具体—抽象—思维的具体”这一总体思路的引导之下,马克思提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和雇佣劳动等范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资本主义劳动批判理论。对新质生产力的劳动基础进行深入研究,是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的必要前提。马克思的劳动思想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样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在经济结构变迁中,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培养更适合新技术要求的劳动者、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提高劳动者收入以及树立正确的劳动精神等,都是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劳动基础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1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