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二重性

作品数:196被引量:33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许光伟何云峰陈振羽陶江钱伯海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财经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域下的数字劳动
《哲学进展》2024年第7期1429-1435,共7页韦畅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劳动成为了现代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尽管数字劳动在形态上与传统劳动有着显著的区别,如依赖于网络、数据等虚拟资源,但其本质仍然符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框架。数字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集中...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数字劳动 劳动二重性 劳动异化 
论约翰·霍洛威对《资本论》起点及其革命叙事的意义重构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24年第2期273-295,共23页邝光耀 夏巍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唯物史观发展的原创性贡献研究”(22AKS001);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重大项目“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文明观比较研究”(ZK202302105);复旦大学2023年度“泮林望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开放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批判理论”(2023FDMYC04)阶段性研究成果
著名“开放马克思主义者”约翰·霍洛威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的分析不是以“商品”范畴为起点,而是从“财富”作为《资本论》第一句的主语出发,并强调这一起点重构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政治意义。通过对《资本论》开篇第一句话...
关键词:霍洛威 《资本论》 财富 商品 劳动二重性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劳动基础——基于政治经济学视野下马克思劳动范畴的视角被引量:1
《理论与评论》2024年第3期48-61,共14页胡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实现共同富裕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22YJC71007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研究”(GD24YMK09)阶段性成果。
在资本作为统治生产形式的条件下,劳动时间是财富的尺度。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基础上的“事实的具体—抽象—思维的具体”这一总体思路的引导之下,马克思提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和雇佣劳动等范畴,并在此基础上建...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劳动范畴 劳动二重性 劳动收入 
幸福与奋斗关系问题是劳动教育的核心议题被引量:1
《人民教育》2024年第9期6-9,共4页何云峰 
劳动教育的目的本身包含着其与幸福的必然联系。劳动教育可以理解为一种正确幸福观的教育,是对德智体美方面的教育成效进行立体化检验。最重要的是,劳动教育要从理论的深层次把幸福的来源和基础与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关联起...
关键词:劳动教育 幸福 奋斗 劳动二重性 
数字劳动的异化、去异化及非异化——社交媒体场域中的异化劳动刍议被引量:1
《山东工会论坛》2024年第2期79-89,共11页董若眉 黄小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生命科学前瞻性伦理问题及中国语境下的原则与规范研究”(项目编号:18BZX12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E2E43503);中国科学院伦理研究专项经费(项目编号:E2E935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社交媒体场域中的数字劳动并未挣脱资本增殖的逻辑镣铐,但其表现出的休闲娱乐等特征仿佛宣告其中的劳动异化已经不复存在。根据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可以看出,社交媒体中的数字劳动具有异化与去异化的双重向度:异化向度表现为异化劳动...
关键词:数字劳动 劳动异化 社交媒体 劳动二重性 
劳动幸福何以可能?
《劳动哲学研究》2023年第1期136-145,共10页魏艳平 
劳动确证人的本质,在哲学意义上劳动具有积极性和消极性两重属性,在具体的劳动形态中,当劳动的积极性克服消极性占据主导时,劳动的属人性就得到凸显,劳动幸福也得以实现。当劳动消极性占据主导时,劳动不再是人之为人的确证,反而使人作...
关键词:劳动幸福 劳动二重性 异化 积极性 消极性 
“断裂”还是“升华”——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中劳动概念探碛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50-59,共10页高佩璐 
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KC-22221058);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2-YNUMYZD-05)。
“劳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劳动概念进行历史改造,对劳动问题作了哲学和经济学意义上的初次探索,使人的本质在劳动中得以澄...
关键词:马克思 劳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资本论》 劳动二重性 
《资本论》与主体革命论——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看唯物辩证法的工作谱系被引量:6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5-26,共22页许光伟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J21119);吉林财经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科研项目(2022WZD010)。
历史科学是统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一门总体科学,其发动了主体对知识的工作批判关系,使唯物辩证法成为统一的逻辑;这一方法和逻辑可用“A-B”(唯物辩证法的谱系)指认:杜绝单纯的知识演绎,执行知、行互看。这表明不同于知识概念,范畴...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 《资本论》 唯物辩证法 劳动二重性 生产方式 主体论 知识论 马克思主义模型 主体范畴 
论马克思劳动观三重意蕴之历史思维被引量:4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53-64,共12页徐文越 高惠珠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总体逻辑研究”(20ZDA016);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于《资本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当代性研究”(2020BKS005)。
马克思劳动观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也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键所在,是贯穿马克思整个理论的主线,起到基石和枢轴的作用。对于马克思劳动观,可从劳动本体论、劳动价值论、劳动解放论三重意蕴来把握,而在这三重意蕴或三个维度中正体现了...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观 历史思维 劳动本体 劳动二重性 劳动解放 
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劳动价值论面临的困境与发展
《经济研究导刊》2022年第22期7-9,共3页刘俊威 
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观点,科学阐述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当今世界,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尽管各种现实条件对劳动价值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也并不能动摇和否定劳动价值...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商品二因素 劳动二重性 数字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