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促进劳动力素质提升: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Labor Quality: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Path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方茜[1] 徐莹莹 Fang Qian;Xu Yingying

机构地区:[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成都610071

出  处:《中国西部》2024年第4期102-110,共9页Western China

基  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SCJJ23WT03);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一般项目“四川精准发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23YB05)。

摘  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理论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劳动者与数据要素、技术要素融合,强化劳动力评价的创新维度,从破除流动约束和升级学习方式上拓宽劳动者的劳动选择自由,由此实现劳动力素质提升。当前,新型劳动者培育过程中面临着劳动者与生产要素融合存在阻碍、人才评价体系对劳动者创新激励不足、劳动者数字素养两极分化以及劳动者权益维护面临新挑战等问题。结合理论逻辑及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劳动力素质提升的四条路径,即以新型生产关系建设化解发展中的矛盾,引导劳动者与数据要素、技术要素深度融合,推动创新成为激励劳动者进步的重要指标,利用数字技术拓展新型劳动者的学习模式。

关 键 词:新质生产力 劳动力素质提升 新型劳动者 创新激励 

分 类 号:F014.2[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F124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