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东舜 Xu Dongshun
机构地区:[1]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伦理学研究》2024年第4期109-117,共9页Studies in Ethics
基 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改革试点”专项一般课题“现当代时间哲学视域下的因果解释研究”(24NDJC332YBMS);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历史变局与二十世纪中西实践理性观念之衍化研究”(22JJD72001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回应电车难题兼具理论和实际层面的重要意义。援引伯纳德·威廉斯关于“悲剧性的”情形之论述以及阿马蒂亚·森关于后果评价的一系列分析是有益的。“电车难题”的母题本质上属于威廉斯提及的“悲剧性的”情形,内在地包含了对世界状况与道德运气好坏的考虑,因而不宜运用义务论与功利主义进行抽象分析。通过对森以“权利”概念为核心所刻画出的后果评价机制作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与修正,可给出一个基于对消极自由的维护而提出的“少侵犯”原则。它汲取了传统义务论与功利主义的优势,是一个解释性的原则。人们在应对“电车难题”母题与相关变种时虽有各式各样的理由与考虑,但内在的心理机制往往围绕对这一原则的追求而展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1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