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 [2]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出 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4年第4期82-90,共9页Marxism & Realit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恩格斯超越德国观念论的逻辑演进与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研究”[项目编号:23&ZD013];吉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项目“哲学专业研究生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项目编号:2022JGZ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西方哲学史上形成了“积极”和“消极”两种实践传统。在黑格尔这里,实践作为绝对精神自我运动的一个环节,也即自由实现自身所借助的外在手段,只具有“环节的必然性”意义,依然处于“概念的阴影王国”——只是达到了精神和自由的概念,本质上仍是消极的、保守的和不自由的。作为“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的马克思,颠倒和扬弃了黑格尔的“消极实践”。在马克思这里,实践已不再是精神和自由实现自身的外在手段,而转变成了自由本身——实践就是人之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因而《资本论》所讲的“自由王国”说到底就是“自由实践”和“实践自由”的“实践王国”。在此意义上,马克思通过“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开辟了“积极实践”的传统,实现了对黑格尔实践观“胜利的和富有内容的”变革,真正完成了实践观的转向和革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