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媒语体·次元书场·灵境美学——电子文本的三重文体特征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许潇菲 

机构地区:[1]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评论》2024年第4期1-8,共8页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8ZDA283)阶段性成果。

摘  要:电子文本的诞生与虚拟交互技术、大众流行文化和商业资金链之间的综合运作息息相关。它是一种有机整合新媒介的各类特征,并与纸质印刷文本存在重大区隔的文体。在语言语体层面,电子文本结合超媒体艺术的媒介互文性,调动多重感官制造动态象晕,将文字符号解码过程的推理式理解转化为视听化的直接感知。在生态场域层面,电子文本以实现数字社会的日常交流为基本功能,寄生于新媒体的主体间性之中。它赓续我国传统说书的氛围营造感和集体参与精神,又摒弃了传统说书场对物质条件的依赖。在审美范式层面,电子文本突破物质载体的形质边界,集合交互式超文本、体验式具身认知等媒介特质,构建有关未来世界预言的灵境美学。电子文本向当代人类展示了技术文化逻辑下的诸种可能性,但由于其自身所处的场域形势千变万化,所牵涉的商业利润和意识形态也复杂难辨,这为电子文本的深入扩散和进一步研究,均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关 键 词:电子文本 文体研究 数字媒介 具身认知 超文本 

分 类 号:I0[文学—文学理论] TP391.1[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