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派视域下相声中个别“三俗”现象的心理原理剖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鹏[1,2] 

机构地区:[1]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2]东新大学,韩国全罗南道罗州市58245

出  处:《大众文艺(学术版)》2024年第15期55-57,共3页

摘  要:相声的剧场茶馆演出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因追求经济利益以及演出质量和受众品味的良莠不齐,导致一些“三俗”内容沉渣泛起。虽然开展了广泛的引导和监管,但仍有待改善。“三俗”内容符合人心理本能的宣泄和移置的规律,因而个别种类的包袱中非常容易出现“三俗”内容,如“生理哏”“伦理哏”“打哏”和“荤包袱”。对此,可以从加强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内化,创演群体对艺术的潜心钻研,受众群体品味和认知的调整三个方面着手改善和化解。

关 键 词:相声 心理 幽默理论 精神分析 “三俗”现象 

分 类 号:J0-05[艺术—艺术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