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海上通信实验设计——以AIS虚拟仿真实验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畅[1] 俞志英[1] 胡青[1] 张晶泊[1] 张佳明 

机构地区:[1]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出  处:《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4年第8期74-78,共5页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基  金:2024年大连海事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电信专业课项目驱动式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BJG-C2024032);2024年大连海事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教学探索”(项目编号:BJG-C2024038)。

摘  要:实验案例对应的理论课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课程讲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进行海上通信与船舶识别的工作原理及信息传输过程中的编解码等关键技术,旨在培养交通运输领域的创新型人才。真实AIS设备价格昂贵,仅限于界面操作,接收到的船舶数据种类有限,理论课中的难点未能在实验中解决,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考虑到未来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课程组设计了AIS信号源模拟器实验平台,可实时发送AIS各种类型的报文数据,让学生能够“看得见”船舶发送的二进制暗码数据,“看得见”船舶的位置和航速、航向等信息,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解决了理论课难点;同时学生基于模拟器数据进行二次开发,提高了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关 键 词:自动识别系统(AIS) 电子信息专业 海上通信 创新型人才 虚拟仿真 

分 类 号:G642[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