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兆斌 Zhu Zhaobin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100871
出 处:《社会科学动态》2024年第8期5-11,共7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键词及当代意义研究”(项目编号:18ZDA275)。
摘 要: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30—40年代沦为流亡知识分子,他们以个体生命与批判理论的“双重流亡”呼应着其“永恒流亡”的精神与思想状况。法西斯主义的历史事实构成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生存背景,法西斯主义批判则构成了批判理论的“前理解”。反法西斯的意识形塑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观念,并深刻地参与进批判理论的构型之中。法西斯主义批判已然构成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传统。无论是阿多诺对极权主义、艺术与精神分析的思考,还是法兰克福学派在极权主义批判上的共识,都具体地呈现批判理论在构型上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批判理论的“前理解”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犹太裔身份有一定的关系,从这种身份出发能够使我们深入理解批判理论的构型,但我们只能将这种身份的影响限定在一定的程度之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