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正金 He Zhengjin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出 处:《宗教学研究》2024年第4期126-131,共6页Religious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滇西少数民族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研究”(20CZJ021)阶段性成果。
摘 要:彝文《劝善经》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的武定罗婺彝族地区,是对《太上感应篇》的翻译和阐释之作。在对天人感应观念的阐释上,该经以天神“年耿纪”诠释“太上”,又以“天父母”诠释“上天”,其对天人关系的理解受其传统天神信仰与祖先崇拜的影响。在对善恶报应观念的理解上,该经推崇佛道两教神明为善神,这与罗婺彝族土司长期以来对佛道两教的支持和利用密不可分;而该经视其传统牛祭为恶习,并进一步宣扬牛禁思想,这一观念的转变深受中原地区文化传统的影响,但客观上也迎合了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彝文《劝善经》对《太上感应篇》的跨文化阐释和理解过程是武定罗婺彝族社会自觉并主动融入中华文化圈的一个缩影。
分 类 号:B929[哲学宗教—宗教学] H217[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K248[历史地理—历史学] G127[历史地理—中国史]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