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正岚[1] Wu Zhenglan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
出 处:《东吴学术》2024年第4期47-58,共12页Soochow Academic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清文人经学与文学思想的互动研究”(22FZ WB051)阶段性成果。
摘 要:魏禧“偏至”说远绍《人物志》和《后汉书·独行传序》,近承明代陶望龄“偏至”说。魏氏主张矫枉过正,对均衡和中庸加以反驳,因而其“偏至”说的内涵更接近于《东坡书传》以“刚柔相济”为“寡过之法”的说法。魏禧之兄魏际瑞和其姐夫邱维屏有关“独至之情”和苏氏家法、欧阳家法的论述,不仅表明易堂诸子认为魏禧“偏至”论是追摹苏轼家法的表现,而且折射了魏禧“偏至”说的背景是在文论和人性论方面都试图从苏轼走向欧阳修。魏禧在文学法度论上的创新,是在文章格调有尽的前提下,主张“无不可以为体格”的偏至之说,从而进一步超越明代文人经学的折衷倾向。魏氏法度论与苏轼以水喻文的一脉相承,为其“偏至”说与《东坡书传》之间的渊源关系提供了旁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2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