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至

作品数:166被引量:24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汪卫东张鑫俞兆平李丕显张芳德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晚清语境下鲁迅文明观的独特性--以《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为例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年第12期169-172,共4页敖雄 
在鲁迅一生的“文学行动”中,早年留日时期古文论文的写作阶段并不是一种断裂的存在,文本中蕴含着的“文明观”也不能简单地归类到“文明复古派”。这些文章体现了鲁迅在19世纪末的晚清语境下对世界文明等级与秩序的独特理解,并且影响...
关键词:世界文明秩序 鲁迅 《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 文明观 
作为文明的现代文学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4年第12期83-86,共4页李国华 
1907年,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说:“文化常进于幽深,人心不安于固定,二十世纪之文明,当必沉邃庄严,至与十九世纪之文明异趣。新生一作,虚伪道消,内部之生活,其将愈深且强欤?精神生活之光耀,将愈兴起而发扬欤?成然以觉,出客观梦幻之世界...
关键词:《文化偏至论》 个人尊严 十九世纪 现代文学 异趣 梦幻 文明 
论魏禧“偏至”说与东坡思想的渊源
《东吴学术》2024年第4期47-58,共12页吴正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清文人经学与文学思想的互动研究”(22FZ WB051)阶段性成果。
魏禧“偏至”说远绍《人物志》和《后汉书·独行传序》,近承明代陶望龄“偏至”说。魏氏主张矫枉过正,对均衡和中庸加以反驳,因而其“偏至”说的内涵更接近于《东坡书传》以“刚柔相济”为“寡过之法”的说法。魏禧之兄魏际瑞和其姐夫...
关键词:魏禧 偏至 《东坡书传》 
抒情的偏至:路遥的文学生命和情感语法
《文学评论》2024年第3期124-131,共8页周琪 
虽然陈世骧的“抒情传统论”更多地源自古典诗歌的启悟,但路遥其人其文均可被视为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一部分。路遥小说中朴拙的情感语法、路遥不无殉道色彩的文学生命历程,以及读者和路遥之间所建构的深挚情感,上述三种相互关联的要素...
关键词:抒情传统 路遥 文学生命 情感语法 双重性 
论鲁迅早期自由观的三个层次与思想内涵--以鲁迅早期的文言论文为中心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35-40,共6页荣砚秋 
鲁迅在其晚清时期发表的文言论文中使用了“自繇”和“自由”两个通假词汇。“自繇”蕴含个人精神解放及人道之意,突出具有激进人格、追求个人精神解放或人道需求的主体特征。“自由”的内涵接近于“自由权”,与军事、政治、自我意识等...
关键词:鲁迅 文言论文 自由观 《文化偏至论》 自由能动性 
《祝福》:文明的等级、偏至与新宗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4年第2期16-27,共12页邱焕星 
相对于日本时期鲁迅关于文明论的集中论述,《祝福》在其文明论探索中具有“后史”的意义,它展示了回国后的鲁迅开始直面中国现实,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理念,逆转了早期中体西用的文明复古论,呈现了一个兼容文学与启蒙路径的文明等级论...
关键词:《祝福》 鲁迅 文明等级论 偏至 新宗 
“鲁迅文明论”研究的多重路径
《东岳论丛》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邱焕星 
近些年来,建构一条从鲁迅经验出发的新文明之路,逐渐成为鲁迅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先后建构了批判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偏至论”、反思后殖民主义的“文明等级论”、力求中华民族复兴的“文明复古论”、以东西瓯脱间为方法的“第三条道路...
关键词:鲁迅 文明偏至论 文明等级论 文明复古论 第三条道路 文明新宗论 
论鲁迅的生产者意识与杂文写作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3期88-90,共3页李国华 
一鲁迅虽然是在1934年至1935年的杂文中作出了关于“生产者”的明确表达,将自己杂文写作中的主体意识建构为生产者意识,但相关的意识可以说是其来有自,并非突然发生的。从思想观念上来看,鲁迅在1908年的《文化偏至论》中即已表露出生产...
关键词:《文化偏至论》 论鲁迅 杂文写作 其来有自 十九世纪 思想观念 生产者 
对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的再阐释
《文学艺术周刊》2023年第15期75-78,共4页员彩霞 
一、鲁迅美学思想演变鲁迅早期思想是以“人”为核心进行建构,尝试在其与社会、民族国家、文化精神发展之间建立起可能性。在《文化偏至论》中,鲁迅把动物性、生理性的人与社会性、精神性的人结合起来思考,发展出他的“立人”思想。文...
关键词:《文化偏至论》 立人 中国近代思想 精神性的人 西方文明 动物性 美学思想 早期思想 
隐性进程叙事视域中的贾环形象论略
《红楼梦学刊》2023年第1期202-217,共16页张同胜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古代文学阐释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XZW003)阶段性成果。
《红楼梦》的显性进程叙事主要体现在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大旨谈情”的情节叙事,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另一条主题轨道的隐性进程叙事。《红楼梦》对贾环、赵姨娘、贾赦等人并没有“如实描写”,而是具有鲜明的情感偏向性,从而导致他们...
关键词:红楼梦 隐性叙事 贾环 扁形人物 情感偏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