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敬言 Chen Jingyan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
出 处:《东吴学术》2024年第4期119-126,共8页Soochow Academic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新诗的现实关怀与文体变迁研究”(22JJD750025)阶段性成果。
摘 要:“历史意识”是辨识九十年代诗歌写作的核心维度之一,“历史的个人化”成为许多诗人所推崇的诗歌写作理念。然而,众说纷纭中个人化与历史化的限度却显得飘忽不定。无论诗人或批评家如何处理这组关系,背后都难免隐含着一种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在创作实践中更是逐渐滑向个人的一维,历史成为了被诗歌“驯服”的写作对象。本文通过研究九十年代诗歌写作中处理历史的方式,深入“历史的个人化”背后的逻辑与九十年代诗歌写作的局限所在。要走出这一困境,我们必须要打破诗歌写作的主体性幻觉,意识到历史的在场性与人的社会性,更要避免诗歌的自我纯粹化、正统化倾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1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