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董俊 DONG Jun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广东珠海519082
出 处:《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24年第4期30-38,共9页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 要:在《既给予》中,马里翁批评胡塞尔以有限的直观将被给予性置于视域与自我这两个外在先天条件的约束下,他试图依据饱溢现象将被给予性从这一约束中解放出来。这不但使得饱溢现象中的直观难以理解,也会导致被给予者如何进入受予者有限视域的疑难。实际上,马里翁的批评未区分经由认识权能对条件和有限性的形而上学理解与被给予性自身所要求的条件和有限性。同样,他也忽视了胡塞尔的视域和超越论自我都可以分别从认识权能与被给予出发做双重理解,因而将批评的矛头错误地指向作为现象之被给予结构的视域与自我本身。这部分地是因为马里翁混用了胡塞尔与康德的直观概念,而两者并不兼容。饱溢现象中直观与概念的比对涉及胡塞尔的直观,此直观本身包含意向与先天,约束着饱溢现象;而康德的直观却允许被给予与先天分离,造成饱溢现象脱离先天的假象。最终,马里翁在《既给予》中对直观的批评只就概念层面的先天条件有效,而错失了以下可能:在直观中被给予的现象有其自身的先天条件,此条件正在被给予性中。依此可能,被给予性现象学将是对超越论现象学的视角转换和彻底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2.11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