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巍巍 Yang Weiwei
机构地区:[1]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 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7期116-133,共18页Fujian Tribun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城市基层政权研究”(21CZS081)。
摘 要:在近代治安体系演进中,警察与保甲是其中的两大主流,二者互为影响,既相互竞逐又相互补充,形成一幅交错缠结的历史图景。清末民初时期,虽然警察已是治安舆论的焦点、国家政令的重心,但保甲并未因此消失,而是变身为治安实践中的一股潜流,二者一显一隐,相互交织与补充。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保甲制度的恢复为警政建设带来新的变数,进而形成“城市办警察,乡村办保甲”的分野格局。新县制以后,保甲被定义为民众自治组织,城市社会中的警保一体转变为警保分治,乡村警政建设也得以继续推进,警管区制与保甲制相结合成为国民党强化基层治安的重要手段。警察与保甲新旧交替中的制度变迁成本,是影响近代治安体系城乡差异的关键,而这一差异在近代众多制度变革中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23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