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金宇 Gao Jinyu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 处:《外国文学评论》2024年第3期148-174,共27页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摘 要:青年艾略特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自笛卡尔以来欧洲思想传统中根深蒂固的主客二元分裂倾向。在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期间,艾略特试图基于对“物”的思考来回应这一问题:他批判性地吸收了康德、布拉德雷、柏格森、胡塞尔等人的思想,以接近现象学的方式重新理解主体与物的关系,旨在超越主客、心物之间的对立,进而弥合情感与思想、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分裂。本文聚焦艾略特博士期间的哲学写作,分析他依托“物”来弥合二元分裂的总体思路,并结合他早期的重要诗学文本,阐明他对“物”的哲学思考如何构成了“客观对应物”“统一的感知力”“非个人化”等诗学概念的根基,由此揭示艾略特早期的哲学思考对其诗学建构与诗歌写作的深刻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勾画他从哲学求索转向文学创作再到皈依宗教的内在逻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6.10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