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对应物

作品数:172被引量:15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孝梅王玉玮王德禄王芬吴美卿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生命的颤栗中觉知自我
《作家》2025年第3期57-60,共4页刘亚武 
“真正的诗性来源于对个体生命与语言遭逢的深刻理解”,这是陈超教授关于生命诗学的洞见,同时用来观察冯冯近期诗歌创作倾向,也非常精准。冯冯已然摆脱早期浅表抒情的流泻,开始直面个体生命存在的本真。当然这涵盖的不只是客观对应物,...
关键词:客观对应物 创作倾向 生命诗学 个体生命 近期诗歌 内心焦虑 诗性 救赎 
一首“最好”的中国现代诗——卞之琳的代表诗作《尺八》解读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5年第1期140-144,共5页解雪洁 
卞之琳是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但其诗作的艺术现代性究竟何在,仍是一个有待解释的问题。比较卞之琳的现代诗代表作《尺八》与徐志摩同一主题的浪漫诗《留别日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卞之琳诗的艺术现代性特征——寻找象征性的客观对应物、...
关键词:卞之琳 现代派 诗艺 客观对应物 非个人化抒情 
分裂的世界及其弥合:论T.S.艾略特早期哲学与诗学中的“物”
《外国文学评论》2024年第3期148-174,共27页高金宇 
青年艾略特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自笛卡尔以来欧洲思想传统中根深蒂固的主客二元分裂倾向。在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期间,艾略特试图基于对“物”的思考来回应这一问题:他批判性地吸收了康德、布拉德雷、柏格森、胡塞尔等人的思想,...
关键词:T.S.艾略特 哲学  胡塞尔 客观对应物 
可能世界理论视域下的跨界叙事
《文艺理论研究》2024年第1期157-164,共8页邱蓓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虚构叙述世界”[项目编号:GD23HWW02];深圳技术大学新引进高精尖缺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基于可能世界逻辑哲学的叙述理论模型建构”[项目编号:GDRC202216]阶段性成果。
跨界是一种特殊的叙事现象,是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等从一个叙事空间迁移到另一个叙事空间。借助可能世界理论中的“跨界同一性”(transworld identity)和“客观对应物”(counterpart)这两个核心概念,可以把跨界叙事划分为纵...
关键词:纵向跨界叙事 横向跨界叙事 可能世界理论 跨界叙事同一体 客观对应物 
郑敏诗歌语言意象探索
《汉字文化》2022年第23期80-82,共3页孙康正 
郑敏是九叶诗派中现今仍然活跃于文坛的诗人,她有着对诗歌意象的主体思考,有着敏锐的感知与深沉的思考。在诗歌创作中她寻求情感表达的客观对应物,使诗歌避免落入直接抒情的滥觞,并将自己关于人生的哲思融入具体可感的意象传达给读者,...
关键词:郑敏 诗歌意象 客观对应物 智性美 
西南联大诗人群对艾略特知性诗学的理解与接受
《粤海风》2022年第5期46-53,共8页肖柳 
2021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艾略特的知性诗学对西南联大诗人的影响”(项目编号:21Q014)阶段性成果。
作为二十世纪重要的理论家和诗人,艾略特的理论与创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反响,也影响了西南联大诗人群。艾略特的知性诗学立足于他对“传统”重新阐释,强调诗歌的“非个人化”效果,在创作中则以“客观对应物”为准则,以突出诗歌的...
关键词:艾略特 西南联大诗人群 知性诗学 非个人化 客观对应物 
英美“新批评”理论论评--以T·S·艾略特为中心被引量:1
《今古文创》2022年第6期40-42,共3页付遥 
作为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理论之一,英美“新批评”理论于20世纪20年代发端于英国,英国诗人、理论家T·S·艾略特被誉为英美“新批评”理论的鼻祖。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南部的诗人、学者兰色姆及其学生艾伦·退特、布鲁克...
关键词:新批评理论 T·S·艾略特 传统与个人才能 非个人化 客观对应物 
关于《大江去》的断章或絮语被引量:1
《诗刊》2022年第1期14-14,共1页冉冉 
生死疲劳,悲欢离合;忏悔和救赎,死亡与新生……有太多的情感意绪蜂拥而至。写作的冲动到来时,太过强烈的情感激荡会使人不能自已——我知道不能任由这样的态势裹挟,必须让自己“冷”下来,尽可能从多个维度去触摸、打量、辨析、观照尚处...
关键词:客观对应物 生死疲劳 断章 死亡与新生 不能自已 情感意绪 悲欢离合 救赎 
从艾略特诗学理论角度探讨《荒原》的叙事声音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1年第21期12-13,共2页严雯丽 
艾略特《荒原》的典故之烦琐复杂,给诗歌分析带来了许多困难,文章将以艾略特诗学创作理论"非个人化"和"客观对应物"作为切入点,寻找隐藏在繁杂文本下的多重叙事声音,同时结合诗歌文本内容与创作时代背景,探究多种叙事声音在《荒原》中...
关键词:《荒原》 艾略特 非个人化 客观对应物 叙事声音 
现代派诗歌与非个人化理论被引量:1
《当代外国文学》2021年第3期147-154,共8页樊维娜 
作为现代派诗歌最核心的诗学原则,非个人化理论不仅在现代派时期产生不少争议,年轻一代诗人也对其进行审视与拷问,晚年的艾略特更是对非个人化理论进行了深刻而诚恳的反思。本文试图从非个人化的科学渊源、非个人化与情感表达及非个人...
关键词:现代派诗歌 T.S.艾略特 非个人化理论 客观对应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