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个人化理论

作品数:20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晓红王笑妍徐海燕陈惠良瓦库迪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社会科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长春教育学院学报》《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现代派诗歌与非个人化理论被引量:1
《当代外国文学》2021年第3期147-154,共8页樊维娜 
作为现代派诗歌最核心的诗学原则,非个人化理论不仅在现代派时期产生不少争议,年轻一代诗人也对其进行审视与拷问,晚年的艾略特更是对非个人化理论进行了深刻而诚恳的反思。本文试图从非个人化的科学渊源、非个人化与情感表达及非个人...
关键词:现代派诗歌 T.S.艾略特 非个人化理论 客观对应物 
艾略特非个人化诗学的感性面向被引量:1
《外国文学》2021年第3期131-139,共9页许小凡 
2019年是诗人艾略特提出著名的"非个人化"理论的一百周年,但批评界在处理现代主义遗产的过程中,较少着眼于非个人化理论在辩证中蕴含的情感内核,及其赋予感性经验的核心地位。本文专注于艾略特诗学理论中关注客体、感性经验乃至"爱"的...
关键词:艾略特 非个人化理论 感性经验  
《荒原》的文本细读分析——以查良铮译本为例
《昌吉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48-51,共4页王志红 郭建红 
新批评发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是英美现代文学批评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对新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新批评也称本体论批评,即对诗歌本身进行独立、客观、科学的研究,讨论诗歌内容及其本源价值。William Empson提...
关键词:《荒原》 文本细读 “非个人化理论” “三美原则” 诗歌翻译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与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比较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83-89,共7页李志艳 李志荣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与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作为中西两种颇具代表性诗学理论,其对诗歌抒情主体、抒情客体及其读者接受等理论命题的认识既有契合,亦有分歧。对之进行系统比较,对中国当代诗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无我之境”说 “非个人化”理论 抒情主体 抒情客体 读者接受 
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的文本中心论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90-91,共2页房莹 
艾略特不仅是英国著名的作家,也是英美新批评的理论先驱。他的"非个人化"理论,对"艺术情感"、"文学传统"、"客观关联物"有着独到的理论见解,带有明显的文本中心论的理论倾向,对英美新批评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艾略特 非个人化理论 艺术情感 文学传统 客观关联物 
“非个人化”理论在《荒原》中的背离和贯彻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年第8期112-113,共2页张迎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把对有关文学传统、惯例和创新的问题重新提到文学批评研究的首位,其理论认为任何诗人都不能脱离诗的传统而单独具有完全意义,诗人的创作过程、表现情感具有"非个人化"理论这三方面的含义。在艾略特的诗歌写作中...
关键词:艾略特 非个人化 背离 贯彻 
浅谈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中的“传统”观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33-34,29,共2页王笑妍 黄静 
艾略特在其《传统与个人才能》论文中谈及了他对"传统"这一概念的独特理解,并将这种理解上升为一种历史观,在这种历史观的指引下,艾略特提出了文学的"非个人化"特征,并将这种"非个人化"作为指导自己写作,乃至评判文学作品价值的标准,这...
关键词:艾略特 文学传统 《传统与个人才能》 非个人化理论 
“传统”与“非个人化”——浅析艾略特的《传统与个人才能》被引量:1
《才智》2014年第23期268-269,共2页孙姗 时小蕾 
T·S·艾略特被认为是20世纪有影响力的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新批评派的鼻祖。他的文论《传统与个人才能》着重探讨了传统和诗人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重新阐述传统观,并提出了"非人性化"理论。
关键词:艾略特 《传统和个人才能》 传统 非个人化理论 
浅谈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中的“传统”观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8期-,共2页王笑妍 黄静 
艾略特在其《传统与个人才能》论文中谈及了他对"传统"这一概念的独特理解,并将这种理解上升为一种历史观,在这种历史观的指引下,艾略特提出了文学的"非个人化"特征,并将这种"非个人化"作为指导自己写作,乃至评判文学作品价值的标准,这...
关键词:艾略特 文学传统 《传统与个人才能》 非个人化理论 
用典:非个人化理论在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中的应用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年第3期61-62,共2页朱园 
对比新批评派中艾略特的"非个人化"诗论与中国古代文论中"用典"这一命题的相关概念。本文阐述艾略特的"非个人化"诗学理论的理论内涵,并梳理中国古代关于"用典"问题的历史源流,发现二者不乏相似之处。通过相互对比我们发现,结合中国古...
关键词:用典 非个人化理论 艾略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