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汤宇卓 王珊 田雄[3] TANG Yuzhuo;WANG Shan;TIAN Xiong
机构地区:[1]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2]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北沧州061000 [3]陕西师范大学社会学系,陕西西安710119
出 处:《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26-40,共15页Journal of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西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政府、企业与农户互动关系研究”(19XJC840003);陕西省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中城乡教师共同体的建设研究”(SJS2022YB016);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西部地区乡村产业融合中基层政府的治理逻辑与社会效应研究”(2022ZYYB28);陕西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培育项目“中西部乡土社会认知”。
摘 要: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优师计划”)以定向培养的方式引导高考学生提前“锁定”未来从事乡村教育的职业目标,鼓励其本科毕业后“向土归根”返乡从教,从而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以乡村教育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文章通过对2021年首批进入中西部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优师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优师生“十八岁的抉择”具有一定盲目性、功利性和非自主性,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国家政策的初衷,而在职业伦理、职场现实和能力积累等因素影响下,优师生又将可能在进入职场后存在着“择机而动、终将离乡”的二次选择。文章建议,完善“优师计划”的全过程政策机制,有效加强职业伦理培养,使其理解并传承乡土文化,吸引优师生返乡从教,并增强其价值认同和乡村认同,以推动城乡教师资源均衡分配,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和乡村全面振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12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