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天宇 任柳杰[1,2,3] 李辰龙 姚文娟 谢友舟[1,2,3]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耳鼻整形外科,上海100031 [2]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研究院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 [4]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出 处:《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4年第5期482-484,共3页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932010、82101221);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ZR1409900)。
摘 要:除常用的气传导(air conduction)途径外,人类还可通过骨传导(bone conduction)途径感知声音。骨传导指声音以振动形式通过颅骨及软组织等传导至耳蜗引起听觉感知的物理-生理过程。在几百年前,人类便已认识骨传导现象,并开发了一些利用骨传导的听觉装置。Békésy(1961)发现纯音经骨传导形成的听觉可以被经仔细调节强度相等、相位相反的一个同频率气导纯音所抵消,因此指出骨传导和气传导在耳蜗感知层面具有相同的物理生理机制。骨传导传声过程中大部分能量绕过了外耳、中耳直接刺激内耳,故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的骨导听阈并无太大影响,也因此骨传导成为该类患者一种可行的助听方案[1]。一些中耳疾病也常使骨传导听阈形成频率特异的切迹。因此,骨传导成为中耳力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介绍骨传导传音感音的途径与机制,并着重阐述骨传导助听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听力学增益。
关 键 词:骨传导 中耳疾病 气导 传音 骨导听阈 切迹 听觉感知 振动形式
分 类 号:R764[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