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漆凌云[1] Qi Lingyun
机构地区:[1]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 处:《民族艺术》2024年第4期45-53,共9页National Arts
基 金:2024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中国民间文学本土概念的体系化建构”(编号2024JZDZ045)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故事学本土化过程中形成了“类型文化学”和“生命树”两种研究范式。钟敬文的天鹅处女故事研究将类型学和文化人类学、考据学等相融合,开创了“类型文化学”范式。刘守华吸纳历史地理学派、比较文学、文艺学等理论,拓展至“故事文化学”范式,引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民间故事研究。刘魁立的“生命树”范式将类型学和形态学的内在关联打通,开启新世纪共时研究之路,深化了故事学的术语体系,堪称本土研究典范。近二十年形态结构研究呈现以下面向:检讨并丰富了故事学术语体系;深化叙事法则研究;阐发其他文类(传说、史诗、通俗小说)的生长机制。故事学的本土化建设应立足故事学学科本位、融通多学科理论、有效勾连形态结构和文化研究,不断提升故事学理论的阐释力,增强国际对话能力,实现走出本土、走向世界的目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