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 朱滔[2] 林仲秋[3] Cervical Cancer Committee of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
机构地区:[1]不详 [2]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杭州310000 [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广东广州510120
出 处:《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4年第8期810-818,共9页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172773);浙江省基础公益项目(LTGY23H160013);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2023C03058);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治科研创新团队。
摘 要:1前言子宫颈癌是女性癌症患者死亡的第四大原因[1]。随着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疫苗的普及和有效的子宫颈癌筛查技术的提高,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1]。近年来,子宫颈腺癌的分类发生了变化,国际子宫颈腺癌标准和分类(International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 Criteria and Classification,IECC)根据HPV感染的病因和形态将子宫颈腺癌分为HPV相关型和非HPV相关型两大类[2-3],该分类在202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女性生殖器肿瘤分类采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