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200
出 处:《社会科学研究》2024年第5期200-210,共11页Social Science Research
摘 要: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概念的提出,以城市为主体的区域建构理念,为理解成渝文化关系打开了新视野。使用“成渝文化圈”的说法,意在突破“巴蜀文化”对于成渝文化关系的理解范式,突出现代以来城市作为文化中心的客观事实,增进学界对于现代区域文化的理解。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随着国民党中央机构的内迁,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大后方”在文化关系上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巴-蜀结构,而是依据抗战战略建构的两个文化中心,初步奠定了成渝“双城”结构的基础。随着大后方文化的繁荣,成渝作家群体基于不同生存经验和现实境遇的文艺创作,进一步深化了成渝“双城”结构的文化记忆,它不仅体现在文艺的内容和审美层面,也表现为对于现代民族国家的不同想象。对抗战时期成渝文化圈“双城”结构的分析,不仅可以深化对于“大后方文艺”内在结构的认知,对于当下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代表的新型区域文化建设,也具有启示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