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新艳[1] Li Xinyan
机构地区:[1]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四川戏剧》2024年第8期25-29,共5页Sichuan Drama
基 金: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990年代以来当代小说的古典文学资源研究”(项目编号:22BZW153);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周氏兄弟早期阅读史研究(1898—1918年)”(项目编号:22YJC751007);202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鲁迅早期阅读书目整理与研究(1898—1918)”(项目编号:2022CWX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自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鲁迅小说《祝福》不断被改编为越剧、评剧、绍剧、淮剧、豫剧、曲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形成了全国性的影响。1980年代以来,《祝福》的戏曲改编状况与当时的传播媒介环境、戏曲生态诸多方面存在着既背反又契合的矛盾关系,叙事倾向于对个人、人性的张扬;思想主题方面注重对社会、时代的反思;舞台艺术注重对戏曲语汇的运用,为戏曲现代戏创作探索出一条科学可行的道路。从小说到戏曲的跨媒介改编,在重述和重构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文学性和通俗性、历史性和当下性、讲什么故事和如何讲故事等几方面的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