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艳

作品数:5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迟子建小说无意文学史契合疏离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当代文坛》《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四川戏剧》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背反与契合——1980年代以来鲁迅小说《祝福》的戏曲改编研究
《四川戏剧》2024年第8期25-29,共5页李新艳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990年代以来当代小说的古典文学资源研究”(项目编号:22BZW153);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周氏兄弟早期阅读史研究(1898—1918年)”(项目编号:22YJC751007);202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鲁迅早期阅读书目整理与研究(1898—1918)”(项目编号:2022CWX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自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鲁迅小说《祝福》不断被改编为越剧、评剧、绍剧、淮剧、豫剧、曲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形成了全国性的影响。1980年代以来,《祝福》的戏曲改编状况与当时的传播媒介环境、戏曲生态诸多方面存在着既背反又契合的...
关键词:戏曲改编 《祝福》 1980年代 跨媒介 
融合与逃离的悖论——迟子建小说《烟火漫卷》中的哈尔滨叙述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年第8期59-61,116,共4页李新艳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1990年代以来当代小说的古典文学资源研究(项目号:22BZW153);2021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8世纪英国期刊中国故事整理及跨文化研究(项目号:2021BWX016)阶段性成果。
哈尔滨是迟子建小说中一贯钟情的叙述对象。在小说《烟火漫卷》中,作者认为历经三十年时间,对于这座城市已从最初的“隔膜”到“水乳交融”了。然而,小说虽是书写哈尔滨,但无论从城市空间还是城市人物,都处于城市的边缘位置,而且还有城...
关键词:《烟火漫卷》 哈尔滨 融合 逃离 
有意疏离 无意契合——从文学史角度看王安忆1990年以来的创作转型被引量:1
《当代文坛》2012年第1期62-65,共4页李新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启蒙思潮与新时期文学批评的价值转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CZW017
一直以来,王安忆都是作家和批评者关注的焦点,而她作品的转型也是研究的重点。其1990年代以来丰富多变的创作转型,使得很多人认为她刻意疏离了文学史表面形态,但从内在思想文化特质方面来看,其历次转型又无意间契合了文学史的深层涵义。
关键词:王安忆 文学史 作品转型 
人性·城市·乡村——解读迟子建小说《起舞》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年第12期20-21,共2页李新艳 
迟子建的小说《起舞》描述了几位人性美的人物,并将人性与城市完美融合在一起,两者相互映衬,我们发现她的城市小说背后隐藏着乡村向往的潜文本。
关键词:起舞 人性 城市 乡村 
女性理想价值的真正体现——铁凝散文《草戒指》解读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年第7期161-162,共2页李新艳 
铁凝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对女性主义价值的关怀一直是其文学创作中一条隐约贯穿的线索。一个普通的草戒指映现出冀中平原女性平凡的日常生活,对生命、理想、爱情的追寻及执著坚持的价值主义。
关键词:《草戒指》 日常生活 理想爱情 女性价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