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拓扑学:论海德格尔与德里达视域的交错与悖离  

Topologie de la présence:Intersections and Divergences in the Perspectives of Heidegger and Derrid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梁晓涵 Liang Xiaohan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哲学动态》2024年第9期96-106,共11页Philosophical Trends

摘  要:海德格尔对阿那克西曼德言的诠释,首要任务是解构乃至推翻“ouoiα=在场=持存性”这一等式,并重构关于在场的理解范式。此即海德格尔对“在场”概念的突破,不妨称之为“在场拓扑学”,它意指一种“亚稳态的异体同构”。在这一动态的拓扑结构中,“在场”概念在“持存”和“流变”的张力中产生了二重性:连续性和断裂性。海德格尔更重视“在场”连续性的一面,因为它凸显了“在场”的同质性与同构性;德里达则更注重断裂性的一面,因为它彰显的是变动中产生的异质性与不可还原性。尽管存在如此分歧,两位原创性思想家的问题意识依然是共通的:哲学的真正任务不是去发掘新的问题,而是回到那个或许是唯一的古老问题,即如何重述ouoiα。

关 键 词:海德格尔 德里达 正义 在场拓扑学 

分 类 号:B516.54[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B565.5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