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雷焕贵[1] Lei Huangui
机构地区:[1]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83-86,共4页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Fine Arts
基 金: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山西乡村传统文化的近现代转型发展研究(YWYB202232);2023年山西省统战理论重点研究课题,推进我国天主教中国化研究;山西省教育厅研究生精品教材项目;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2023JC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近年来,艺术振兴乡村模式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别样的路径。国内大量艺术乡建存在只注重物理空间建设或艺术家留下“乡建”作品的情况,其对乡村振兴的有效性遭到质疑,有的地方尽管艺术介入了乡村建设,但未得到村民的广泛认同,艺术还是艺术,乡村还是乡村,缺乏艺术与乡建的有效融合,没有激活农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结果注定是“人走茶凉”。笔者经过长期乡村实践发现,艺术不仅需要介入乡村建设,用艺术的语言重塑乡村,而且需要高度的文化认同、艺术认同和乡建认同,以此来激活村民艺术乡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乡村建设质量,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分 类 号:D422.6[政治法律—政治学] J124[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