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具有文明史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成富磊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9期154-154,共1页CHINESE SOCIAL SCIENCE DIGEST

摘  要:中国历史上“夏”“夏代”“诸夏”“华夏”及“夷夏之辨”等一系有关“夏”的概念之起源及含义汽无定见。目前而言,唯一可资凭借的可靠知识是周人的历史叙述,先秦有关“夏”的材料集中于周初与春秋以来两个时段。《诗》《书》有关周初材料表明,作为周人自称的“夏”,当与夏禹、夏代之“夏”共享一个基本语义;后又因夏禹的独特地位,亦单独以“夏”指称“夏代”。在周人观念中,“夏”的基本语义关联于“”,其思想内涵为受皇天福长养百物使之壮大。在周人看来,大禹之所以被皇天命氏日“夏”,就在于大禹可以将天所致万物的福泽充分实现,使物壮大。他是第一个达到这一功绩的圣王,因而开创的“朝代”即为“夏”。不惟“夏”观念,“夷夏之辨”的源头亦应上溯至西周甚至周先民。事实上,周人“夏”概念的产生原本即与分别“夷夏”的意识相始终。春秋时期“诸夏”“华夏”“夷夏”等一系有关“夏”意识的观念亦可在此义中获得一贯的理解。

关 键 词:春秋时期 夷夏 周人 圣王 历史叙述 夏禹 《书》 基本语义 

分 类 号:K87[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