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华丽[1]
机构地区:[1]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理论与批评》2024年第5期106-118,共13页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后方抗战小说的家庭伦理叙事研究”(编号:21XZW002);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金满成在渝文献整理与研究”(编号:24SKJD05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华书局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密切关系,可从《中华书局收藏现代名人书信手迹》中见出一斑。该书所收叶圣陶1945年3月31日致茅盾、巴金、金兆梓的复信中所提到的机构,指的是“中华文艺丛刊”编辑委员会;该丛刊最终发起人名单中,除茅盾、巴金、金兆梓外只有8人;从现有资料看,叶圣陶复信中所提建议并未被茅盾等人采纳;从出版效果看,“中华文艺丛刊”只出版了四种,显得有些虎头蛇尾。该丛刊的出版动议,始于湘桂大撤退后重建于大后方的爱国文人圈,其出版构想曾在抗战胜利前得到发起人、作家们的细化与执行,但该丛刊的宏伟出版计划因抗战胜利后作家心态变化、复员需求与出版生态的日益恶化而未能继续推行。“中华文艺丛刊”的面世过程,是映照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生态的一面镜子。
关 键 词:叶圣陶 中华书局 “中华文艺丛刊” 抗战胜利前后 文化生态
分 类 号:G239.29[文化科学] J120.9[艺术—艺术理论] K26[历史地理—历史学] I206.6[历史地理—中国史]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