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戏”还是“看戏”——近代戏曲欣赏方式的分野与身份认同的建构  

"Listening to the Opera"or"Watching the Opera"——the Distinction of Opera Appreciation Method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in Modern Chin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小东[1] Li Xiaodong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出  处:《中华戏曲》2023年第2期203-224,共22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晚清至民国时期京津沪报刊曲艺资料整理研究”(项目编号:21BB029)。

摘  要:近代文献中多有提及上海人“看戏”而北京人“听戏”,或南方人“看戏”而北方人“听戏”,并认为看戏不如听戏,因看戏者不懂得欣赏戏曲唱腔,而听戏者才是内行。考察近代日记、小说、报刊等文献,可知近代日常语境中对“看戏”与“听戏”并无特殊分别。目前已知最早由北京文人庄荫堂提出北京“听戏”高于外省“看戏”,相关表述意在借此塑造京派戏迷欣赏水平高于南方外省戏迷的身份认同,随后在传播过程中这一表述逐渐为南方戏迷所接受。1928年后,由于北京改为北平,京派戏迷话语分量有所下降,开始有戏迷反思“听戏”高于“看戏”的表述。“听看之争”的背后,既是京派戏迷着力构建的听戏者懂戏的身份认同,更是近代以来文人群体渲染的懂高于不懂、理解文化内涵高于获取感官刺激的艺术欣赏取向。

关 键 词:“看戏” “听戏” 京派 身份认同 外江派 

分 类 号:J805[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