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许陈颖[1,2,3]
机构地区:[1]宁德师范学院语言文化学院 [2]宁德师范学院民族工作理论闽东研究基地 [3]宁德师范学院畲族文化研究中心
出 处:《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37-42,共6页Journal of Ningde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FJ2020X013);2023年度福建省委统战部B类人文社科项目立项课题(项目编号:TB23144s);2023年宁德师范学院校级统战工作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23ZX604);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24YJA751027)。
摘 要: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在精神动力。畲族自迁入闽东之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与当地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民族文化资源的创新、活化与发展,构建了以“山海人”为中心的宁德畲族文化综合体,成为乡村振兴的资源宝库。在各级党委、政府有关政策扶持下,宁德市通过文产融合等实践探索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宁德答卷。但是,在提升民族文化产业的思想内涵、以名人文化助推民族乡村振兴、打造差异化民族产业等方面,宁德市乡村振兴实践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