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任杰[1]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人文杂志》2024年第9期41-49,共9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左翼文艺的历史经验研究”(23&ZD286)。
摘 要:“五四”前后,劳工群体在社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又因为“劳工神圣”观念的出现与提倡,“劳工”在新文化人笔下获得了空前崇高的地位,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关切劳动问题、尊崇劳动价值的整体氛围。同时,谁是“劳工”的问题也成为新文化人的论争焦点。“劳工”因其生产能力与阶级属性而备受关注,这不仅是新文化人体认劳动价值、变革传统看法的表征,还关联着他们对彼时社会状况的判断与忧思。对“劳工”的特别关注,激发出了现代中国在革命、政治、文化、文学等诸多方面的种种可能,也促进了民主观念的落地生根。随着时势发展,围绕“劳工问题”,阶级革命开始凸显并展开,现代中国新的革命主体也由此生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9.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