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神圣

作品数:88被引量:15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春郑少雄任杰彭红霞缪剑文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劳工神圣”思潮与五四新文学的“劳工”取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206-214,239,240,共11页任杰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延安时期鲁迅图像研究”(2023H00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资助项目(2023M742192)。
自1918年蔡元培正式提出“劳工神圣”口号之后,社会上迅速生成了尊崇劳动价值、关注劳工问题的社会风潮。这一思潮的生成与无政府主义、泛劳动主义、新村运动等潮流的兴起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在“劳工神圣”思潮的影响下,欲以文学改造...
关键词:劳工神圣 五四新文学 “劳工”取向 
“劳动”范畴的嵌入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想的演进——对五四时期社会思想演进的学理考察
《学术界》2025年第2期174-193,共20页吴汉全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专项中国历史研究院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通史研究”(23VLS004)的阶段性成果。
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想发生言说重心下移的重大变动,最突出的乃是“劳动”观念得以有机地嵌入五四时期的言说系统中。“劳动”作为政治范畴,嵌入思想界乃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不仅有“劳工神圣”思想语境的有力支撑,而且还有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劳动”范畴 劳工神圣 阶级 社会思想 五四时期 
从“劳工神圣”到“社会隐忧”:一战时期中英文报纸中的华工形象变迁
《山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9期101-113,共13页李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华工与一战研究”(项目编号:18@ZH030)的阶段性成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政府采取“以工代兵”的方式加入协约国,为中国参加战后和会奠定了基础。英、法来华招工及华工赴欧初期,由于中国处于中立国地位,有关华工的报道多见于在华出版的英文报纸,中文报纸则较少提及。1917年中国对德...
关键词:一战 华工形象变迁 中英文报纸 苏俄革命 
从孙明经西康摄影谈民族影像实践与抗战边区劳动景观
《艺术家》2024年第9期128-130,共3页龙嫣然 
20世纪30年代,在川康边区劳动建设的场景中,人们不辞辛苦为前线输送物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结合1939—1944年孙明经两次入康所拍摄的摄影作品,以历史史料为佐证,探讨孙明经西康摄影中拍摄少数民族人们劳动场景...
关键词:摄影作品 孙明经 市民阶级 视觉表征 劳工神圣 影像实践 工人群体 西康 
“劳工”在五四:词义论争、观念变动与阶级革命的凸显被引量:1
《人文杂志》2024年第9期41-49,共9页任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左翼文艺的历史经验研究”(23&ZD286)。
“五四”前后,劳工群体在社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又因为“劳工神圣”观念的出现与提倡,“劳工”在新文化人笔下获得了空前崇高的地位,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关切劳动问题、尊崇劳动价值的整体氛围。同时,谁是“劳工”的问题也成为新文化...
关键词:劳工 劳工神圣 观念变动 阶级革命 
从建党前后对“劳工神圣”的认知看社会主义观的深化
《科学社会主义》2024年第4期68-77,共10页高中华 贾颖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3年度一般科研项目“建构中外视域下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对“劳工神圣”的认知经历了从抽象道德观念到具有明确政治含义的社会主义观的转变。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与基尔特社会主义者及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强调了社会主义与工人的密切联系。五四运动中...
关键词:劳工神圣 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建党前后(1919-1922)邓中夏对“劳工神圣”口号的实践阐释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85-93,118,共10页杨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邓中夏革命思想研究”(22BKS060)。
邓中夏以唯物史观对“劳工神圣”口号的阐释,肇始于他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这种实践阐释,首开知识分子走与劳工相结合的先河,走出书斋与劳工相结合,提倡“劳工神圣”以促进劳工阶级的觉醒;创办面向劳工的刊物,深刻阐明“劳工神圣”以启...
关键词:邓中夏 中国共产党 工人运动 唯物史观 劳工神圣 
“劳工神圣”思潮与劳工形象塑造——以1920年代的乡土小说为中心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81-190,共10页王再兴 程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乡土小说‘人民’伦理与乡建经验的变迁研究”(20BZW163)。
“劳工神圣”思潮兴起于新文化运动前后,与其同时期发展的还有中国的乡土文学。“劳工神圣”话题的后续争议基本上围绕着两个焦点,一是“什么是劳工”,二是“劳工何以神圣”。前者的讨论最后拓宽了“劳工”的定义,将新兴产业工人、市民...
关键词:“劳工神圣” 五四新文学 乡土小说 “劳工”形象 
“为工人利益而奋斗而牺牲”——何孟雄与《劳动运动究竟怎样下手?》一文
《档案天地》2023年第7期11-12,8,共3页罗邈 
2021年度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基层社会治理视域下毛泽东总结推广经验研究”(1949-1976)的阶段性成果。
何孟雄1898年6月2日出生于湖南酃县中村乡龙塘村。少年的何孟雄举止文雅,但性格倔强,敢于反对旧的教育制度和封建礼教。在长沙读书时,因对黑暗社会不满,曾参加过反帝爱国运动和抵制日货的活动。1918年8月,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来到北京留法...
关键词:五一国际劳动节 共产主义小组 反帝爱国运动 抵制日货 马克思主义学说 纪念活动 劳工神圣 封建礼教 
思想史视阈下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被引量:2
《江苏高职教育》2023年第3期63-71,共9页刘玲 
2019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工科院校经典诵读与育人关系研究”(编号:19ZWD002);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规划课题重点项目“思想史视阈下黄炎培职业教育平民观研究”(编号:ZJS2022Zd11);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课题“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研究”(编号:GJ19-11Z)。
工匠精神深植于中华文明土壤之中,中国传统文化基因赋予了工匠精神丰厚的内涵,包括“劳工神圣”“节用爱人”的价值取向,“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目的方法,“人定胜天”“物我为一”的信念智慧。工匠精神是中国思想文化在手工业、科...
关键词:工匠精神 中国科学技术思想 劳工神圣 知行合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