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天通:从神文到人文的转向——早期中国天人关系的神话哲学解读  被引量:1

Juedi Tiantong:The Shift from God Article to Humanities——A Mytho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Human in Early Chin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余治平[1] Yu Zhiping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

出  处:《人文杂志》2024年第9期50-61,共12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19ZDA0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典诠释学基本文献整理与基本问题研究”(21&ZD055)。

摘  要:商周之际,神巫阶层淡出而史官阶层突起,也带动了一场由宗教神文迈向现世人文的历史转变。许多原先已经掌握神巫、道术、礼法知识的精英分子开始觉醒,并尝试用人类自身的理性能力去思考自然、解释生活现象。《周书》凸显道德的巨大力量,用以替换神巫法术。敬畏德、崇尚德,而不是借助神巫,才是君王善治的前提。《史记》《国语》神话叙事中的颛顼或尧帝命重以司天,黎以司地,并负责制造地球,为天地开辟各自的空间,拉远天地距离,阻断神人联系。其真实目的是不允许群神分散地民灵魂的注意力,为王者政权建构和天下统御注入了德政、德治的意义规定,倒逼人类自己回归理性,不再对众神产生心理依赖,并独立承担自己行为的责任。地天相绝之后,上古中国的天便不再有言,不再跟人类直接对话,于是天人之间便不再存在语言关系,而只存在着信仰关系。唯有天,才是人类尊崇和敬畏的对象,而不是群神。周公、孔子、庄子都致力于把司巫、男觋、女巫之流改造成为借助清醒的人文教化和礼乐规范而劝导君王、引领民众的先知先觉者,而最终使周文化从神文转向人文,挣脱昊天上帝、众多鬼神而完成主体自觉、实现身心自由。

关 键 词:绝地天通 神文 人文 颛顼  孔子 

分 类 号:B21[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