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去分化与具身认知:“重写中国艺术史”的理论进路与核心理念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支宇[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24年第8期106-111,共6页

基  金: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认知诗学研究与理论版图重构”子课题“比较认知诗学”(项目编号:20&ZD29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晚清民国以降,中国传统艺术史与美学研究一直处于一种严重的学术焦虑与“失语”状态。一方面,中国艺术史家及美学家凭借直觉就能够判断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作为人类视觉文化遗产的文明史价值。而另一方面,受西方艺术史和美学史学科范式与书写惯例的制约与影响,中国美学史和艺术史家一直处于有话说不出的“失语”状态——这正是中国学术界所讨论的“失语症”和“文化病态”。“由于长期的文化虚无主义和长期的文论话语的失落,使人们习惯于用西方文化与西方文论的价值标准来判断中国文学与文论,产生了价值判断的扭曲”(1)。东方审美意识“话语权”的缺失让中国艺术史家无法摆脱“西方中心主义”艺术史观,从而无力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哲学性和美学价值奠定坚实的学理依据。显然,“重写中国艺术史”亟待在文化自信的立场上通过原创与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来完成。

关 键 词:艺术史家 文化虚无主义 西方文论 中国艺术史 中国传统艺术 西方中心主义 学科范式 西方艺术史 

分 类 号:J120.9[艺术—艺术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