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RN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雨 王颖逸 张怡[1] 苏婷 李萍 赵薇[1] 杨旭丽 

机构地区:[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成都610075

出  处:《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24年第8期1072-1081,共10页Journ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97382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项目(2023KCZ10)。

摘  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不明确的肠道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腹部包块等,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两种类型,其发病机制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肠道微生态失衡、免疫失衡等因素有关[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05-2014年间,我国的IBD患者总数约为35万,到2025年预计达到150万,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

关 键 词:长链非编码RNA 炎症性肠病 肠道黏膜屏障 线粒体氧化应激 肠道微生态平衡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分 类 号:R574[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