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论话语建构中的“两个结合”与“两种感觉”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汪余礼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长江文艺评论》2024年第3期4-12,共9页Changjiang Literature and Art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剧与影视评论话语体系及创新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23ZD0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如果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当前“文学理论守正创新的必由之路”[1],那么需要结合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实现目标?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是充分突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抑或是寻求二者的契合点?这是在实践中日益显示出重要性的问题。前不久,笔者看到《文学评论》上刊发的《中国文学的君子形象与“君子曰”的思想话语》一文,在很受启发的同时想到文论话语建构中“两个结合”的基本原则及其落实问题。由于这一原则的具体落实直接关乎文论话语建构的方向、内涵与生命力,因此有必要提出来进行探讨。

关 键 词:《文学评论》 文论话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 文学理论 守正创新 君子曰 

分 类 号:I206.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