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河南南阳473000
出 处:《中国卫生工程学》2024年第4期549-551,555,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Engineering
基 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LHGJ2021011263)。
摘 要:目的观察不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一线靶向药物对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抗肿瘤活性及对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晚期HC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肝动脉栓塞术(TACE),A组采用仑伐替尼联合TACE治疗,B组采用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治疗后两组均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抗肿瘤活性、近期疗效、远期生存情况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PDGF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同时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A组客观缓解(ORR)、疾病控制(DCR)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A组共有15例发生无进展生存期事件(PFS),其中8例发生总生存期事件(OS);B组共有20例发生PEF,其中10例发生OS。A组中位PFS时长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OS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A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高于B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仑伐替尼对晚期HCC的抗肿瘤活性更强,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获益并延长PFS时长,但索拉非尼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