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元博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 处:《法律史评论》2024年第2期362-382,共21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中国历史上地方治理的实践及启示”(项目号:22VLS005)的研究成果。
摘 要:法谚“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在历史上最早的思想渊源为佛教的律学思想。在此基础上,经过从魏晋到明清的衍变与发展,在整顿吏治的大背景下,作为一条例文在雍正七年正式写入了《大清律例》,并主要用来惩治“舞文作弊”的吏役群体。此后,“知法犯法”例借由宣讲圣谕、书籍戏曲乃至报刊等传播途径广为人知,最终在官方和民间的互动之下,完成了从国家法律知识到民众法律意识的转化。这也使得“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的法谚直至今日仍然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传播力,而这一转化过程,也对今日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和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有着启发性的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