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靖 Zhou Jing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哲学研究》2024年第9期116-127,共12页Philosophical Research
摘 要:思维如何突破自身的界限以抵达事物本身?皮尔士自其青年时期便开始尝试对这一认识论问题提供新的回答。青年皮尔士拒斥康德区分本体与现象,进而诉诸先验分析论来跨越两者间界限的进路,他认为事物是直接被思维的。对“关于感性刺激的抽象中如何形成直接关于事物的思维”这一问题的回答促使青年皮尔士提出了不同于康德十二范畴的“新范畴表”,也同时籍之初次表述了他的三元符号哲学:将肖像、标指、记号理解为沟通从实体到存在的三类符号,它们相应标明了实体连续的表象模式。尽管青年皮尔士对符号哲学的第一次表述中存在诸多问题,但这次表述奠定了其符号哲学的“三元性”特征。通过讨论皮尔士在这些问题上的改进,可以把握皮尔士符号哲学的认识论价值,即以诉诸符号的思维为传统认识论问题提供新的回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