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学空间的书院——以晚清王闿运、杨度为中心  

Academies of Classical Learning as Literary Space:Centered on Wang Kaiyun and Yang Du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鲁小俊[1] Lu Xiaojun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  处:《东吴学术》2024年第5期40-50,共11页Soochow Academic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代书院文学活动编年史”(21&ZD253);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清代书院课艺整理与研究”(19VJX095)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以《王闿运日记》《杨度日记》为主要史料,辅以相关诗文、课艺,可以看到书院是一个多维的文学空间。在这里,文学创作、文学批改、文学讲谈、文学答问、文学交游等活动,共同呈现出书院在文学上的空间意义。作为文学空间的书院,是由一系列动词建构起来的,包括出题、写卷、拟作、批阅、校改、讲课、讨论、闲谈、答问、会饮、赠答等。书院里的文学,是创作的,也是学术的;是当下的,也是古典的;是书写的,也是言说的。最重要的是,书院里的文学,是生活体验,也是职责所在。要而言之,书院是以文学教学为重心的生活化的文学空间。

关 键 词:书院 文学 王闿运 杨度 日记 

分 类 号:I206.5[文学—中国文学] K252[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