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骨密度联合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检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应用价值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凝[1] 郑丕媚[1] 钟志娟[1] 符小妹 刘晓雁 

机构地区:[1]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海南海口570311 [2]中部战区总医院质量管理科,湖北武汉430012

出  处:《临床军医杂志》2024年第9期920-922,925,共4页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al Officers

基  金:2021年度海南省卫生健康行业科研项目(21A200136)。

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骨密度(BMD)联合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D]检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ALL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行CCLG-2018方案化疗。分析初诊时BMD-标准差(Z值)与患儿一般临床资料的相关性,以及BMD-Z值与25(OH)VD水平的相关性;同时,比较患儿不同化疗时期(初诊时、诱导缓解治疗后、巩固治疗后、延迟强化治疗后、中间治疗后)的BMD-Z值、25(OH)VD水平。结果根据初诊时BMD-Z值,将患儿分入初诊时BMD-Z值正常组(n=21)和初诊时BMD-Z值不足组(n=39)。初诊时BMD-Z值与患儿性别、年龄、初诊年龄、危险度分层、体质量指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患儿初诊时、诱导缓解治疗后、巩固治疗后的BMD-Z值呈逐渐降低趋势,延迟强化治疗后、中间治疗后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时、诱导缓解治疗后、巩固治疗后、延迟强化治疗后、中间治疗后的25(OH)VD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VD水平与初诊时、诱导缓解治疗后、巩固治疗后的BMD-Z值呈负相关(r=-0.416、-0.373、-0.380,P<0.05),与延迟强化治疗后、中间治疗后的BMD-Z值呈正相关(r=0.435、0.367,P<0.05)。结论超声BMD联合血清25(OH)VD检测可以判断ALL患儿在不同治疗阶段的骨代谢状态,指导临床治疗。

关 键 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超声 骨密度 25羟基维生素D 

分 类 号:R733[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