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栋 Li Dong
机构地区:[1]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文史知识》2024年第10期16-20,共5页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摘 要:当我们提到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通常都会想起这是苏轼因思念弟弟苏辙而写作的。不过,这首词的“题序”中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邹同庆、王宗堂校注《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2,173页)既然是“兼怀”,就说明苏轼写作这首词的时候,首先不是为了表达“我想念子由”。那么,最初是什么动机促使他开始写这首词呢?换句话说,当他在中秋夜与人通宵饮酒,喝到大醉时,他首先想到了什么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