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阿布都外力·克热木[1] 裴家伟 KEREMU Abuduwaili;PEI Jiawei
机构地区:[1]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兰州730030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75-84,共10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甘肃省科技厅项目“在新型传媒科技支撑下四大名著资料处理的相关研究”(23JRRA724)。
摘 要: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论侧重于作者艺术发现、艺术构思和精神劳动物化的一个完整过程。人工智能创作的迅速发展给作家文学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探讨人工智能创作如何影响作家创作,需分析数字人文技术如何提升文学创作效率、推动文学形式创新,并指出技术带来的原创性稀释、情感表达局限及对传统文学理论的冲击等诸多方面。为应对这些挑战,探讨保持原创性、注重深度情感表达、提升理论适应性和文学素养以及确保信息准确性和版权保护等系列问题。在社会数字化进程中,文学创作何去何从,这是文学理论中不可忽视的时代命题。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能否代替作家创作须在比较中深入思考。文学创作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将推动文学走向更繁荣多元的未来,但需谨慎确保技术服务于艺术本质。
关 键 词:文学创作 人工智能 技术革新 文学理论 AI写作
分 类 号:I04[文学—文学理论] TP18[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