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静 张继伟 江涛 俞士杰 熊丹婷 陆一凡 干文娟 Zhao Jing;Zhang Jiwei;Jiang Tao;Yu Shijie;Xiong Danting;Lu Yifan;Gan Wenjuan(Department of Pathology,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123,China)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病理科,苏州215123
出 处:《中华病理学杂志》2024年第10期1024-1026,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373142);苏州市重点扶持学科(SZFCXK202141);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SZM2022014);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GZK12023034)。
摘 要:目的探讨伴不典型性及恶变成分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病理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3年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诊断的4例伴不典型性及恶变成分BA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其分子病理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1例男性,3例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5岁。4例均为体检发现肺结节。镜下观察1例肿瘤细胞富含黏液,贴壁生长,基底细胞部分缺失;其余3例呈腺腔样结构,病变周边区域缺乏基底细胞,与中央双侧结构区移行过渡,细胞异型,伴明显的促纤维间质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伴不典型性及恶变区基底细胞标志物缺失。4例行二代测序检测,2例出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第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1例双层和单层结构区分开检测,均出现EGFR基因第18和21号外显子错义突变,同时伴MYC扩增,1例未检测出突变。4例患者分别行肺楔形切除和肺叶切除术,随访9~28个月,均存活。结论BA中出现基底细胞缺失或腔面细胞异型,表明BA有转化为恶性肿瘤的潜力,且伴不典型性及恶变成分BA可能具有与经典BA和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的分子病理学特征,临床需加强对此类病变患者的长期随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5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