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三类叙事及其批判性反思  

On the Three Kinds of Narration of“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places Human”and Its Critical Reflec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高华[1] 赵文钰 Chen Gaohua

机构地区:[1]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出  处:《江汉论坛》2024年第10期57-63,共7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与全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研究”(19CKS003)。

摘  要:关于“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主流叙事可分为三类,它们在不同层面上陷入了思维陷阱:“能力超越式取代论”将人的本质和尊严归结于特定行为能力,进而担忧人工智能超越了专属于人的能力,这是以物化思维理解人的尊严;“技术失业式取代论”局限于特定社会形式来思考人类的社会存在方式,非历史地思考和应对技术失业问题,陷入了工作拜物教;“物种灭绝式取代论”指出超级人工智能带来的“存在论危险”,但需要明确其核心意义在于警示当前人类存在方式的失控状态。对三类叙事的反思凸显出对人之尊严的自我理解、对人的社会存在方式以及人类文明的存在论界限等问题的合理认识的迫切性。与探究人和机器本质区别的思路不同,另一种“智能之镜”侧重从人工智能社会效应的冲击中激活对人类存在方式的历史性思考。

关 键 词:人工智能取代论 人的尊严 人的社会存在方式 存在论风险 

分 类 号:B036[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