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高华

作品数:42被引量:11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阿伦特人工智能保守主义国家认同教育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清华西方哲学研究》《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医学与哲学》《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单身女性社会性冻卵的正当性
《医学与哲学》2025年第3期25-30,共6页郭沐绫 陈高华 
尽管“冻卵案”已于2024年尘埃落定,但该案涉及的单身女性社会性冻卵问题仍未走出困境。围绕这些困境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论争能否放宽冻卵限制。分析发现,生育权属于人的自然权利,不应被传统观念束缚;关于“自由之争”,应摒弃对冻卵...
关键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单身女性 社会性冻卵 生育权 
基于交叠形态知识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类学术型研究生为例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5期135-142,共8页林丹 陈高华 徐强 郭菁 王文敬 
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20VSZ029);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XM037)。
第四次产业革命开启了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支撑的交叠形态知识呈现跨学科综合性知识特性与多维层次性特质,决定了研究生培养方式及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变革。为满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对差异化...
关键词:交叠形态知识 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哲学类学术型研究生 导师团队 
“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三类叙事及其批判性反思
《江汉论坛》2024年第10期57-63,共7页陈高华 赵文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与全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研究”(19CKS003)。
关于“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主流叙事可分为三类,它们在不同层面上陷入了思维陷阱:“能力超越式取代论”将人的本质和尊严归结于特定行为能力,进而担忧人工智能超越了专属于人的能力,这是以物化思维理解人的尊严;“技术失业式取代论”...
关键词:人工智能取代论 人的尊严 人的社会存在方式 存在论风险 
问题域的历史性创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种视角被引量:1
《学习与实践》2024年第6期11-19,共9页陈高华 赵文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与全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9CKS003)。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创新,关键在于以问题导向作为综合创新之源,进而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问题域的历史性集合。作为一种思想和实践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围绕“如何扬弃资本主义现代性、实现人类自由解放”这一问题历史地发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问题导向 中国式现代化 “两个结合” 
“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兼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云梦学刊》2024年第3期20-28,共9页陈高华 赵文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政课‘三大体系’构建研究”(19VSZ045)。
关于“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论争关涉到中国哲学学术和学科的建设方向。在问题导向与历史性的基础上揭示“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将“哲学就是哲学史”由客观命题转换为一种主体观念,以历史自觉引领当代哲学创新,就可以把哲学与哲...
关键词:“哲学就是哲学史” 未来向度 历史自觉 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感性维度探析--基于马克思劳动哲学的视角被引量:2
《北京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15-23,共9页陈高华 赵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VSZ04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政课“三大体系”构建研究。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人之成长的必要途径,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是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存在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与不会劳动的现象集中反映出劳动教育的弱化与困境。其中的...
关键词:劳动教育 感性活动 马克思 劳动哲学 
从变相继承到理论同构:论巴迪欧对康德哲学的接受
《世界哲学》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陈高华 吕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21世纪西方激进左翼文论批判研究”(项目编号:20&ZD290)的阶段性成果。
巴迪欧将康德称作“有限性的哲学家”,不仅认为康德不可知的“物自体”限制了人类理性的无限可能,而且认为其过于苛刻的道德律令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并不能解决当下人类最现实紧迫的问题。然而,正是在这两个方面,巴迪欧最具康德色彩。...
关键词:物自体 内驱力 道德律令 主体形而上学 共产主义 
作为革命主体与真理生产程序的电影艺术——对影片《满江红》的一种哲学解释
《天府新论》2023年第6期56-64,共9页陈高华 吕惠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21世纪西方激进左翼文论批判研究”(编号:20&ZD290);辽宁省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唯物史观视域下伟大斗争精神的深刻内涵、演变逻辑及其践行路径研究”(编号:ZX20220463)的阶段性成果。
西方激进左翼思想家阿兰·巴迪欧站在事件哲学的基础上,将电影看作最普遍的、能够生产真理、帮助实现革命主体构建的艺术形式。他认为,主体问题是电影和哲学中的主要问题。在其哲学理论中,他将主体划分为愚昧主体、消极主体和忠实主体,...
关键词:电影 事件哲学 巴迪欧 革命主体 真理 
从自由到法权:对康德反殖民立场的论证被引量:1
《政治思想史》2023年第2期104-121,199,共19页陈高华 韩宇伟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阿伦特的政治人文主义及其当代意义研究”(项目编号:DUT21RW201)的阶段性成果。
自由和法权理论是理解康德反殖民主义立场的关键所在,其中透露着他对人类的普遍关怀,为批判性地看待殖民主义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康德把自由视为启蒙的唯一条件,而个体思想层面的自由在公共性原则下转化为公共意志的政治实践,这既肯定...
关键词:康德 殖民主义 永久和平 
真理与教化--通过海德格尔理解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被引量:1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343-348,共6页陈高华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编号:DUT21RW201).
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是西方思想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比喻之一,自出现以来就不断地得到人们的阐发并由此被给予了极其不同的解释;然而,就算是名为教育哲学的解释,也未能揭示paideia(教化)这一现象的源始性。在海德格尔看来,教育哲学所涉及的...
关键词:paideia 洞穴比喻 柏拉图 海德格尔 aletheia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