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高华[1] Chen Gaohua
出 处:《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343-348,共6页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编号:DUT21RW201).
摘 要: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是西方思想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比喻之一,自出现以来就不断地得到人们的阐发并由此被给予了极其不同的解释;然而,就算是名为教育哲学的解释,也未能揭示paideia(教化)这一现象的源始性。在海德格尔看来,教育哲学所涉及的“教育”已经被现代社会的进步主义流俗观念所遮蔽,而这种遮蔽恰恰发端于柏拉图洞穴比喻中虽未曾言明但实际发生了的真理之本质的转变。因此,通过海德格尔对柏拉图洞穴比喻的解释,我们既可以从中展现源始的paideia现象,又可以获知这种源始现象失落的原因,进而揭示当代教育的根本危机,并找到解决危机的可能出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5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