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开颜 常辉[2] SONG Kaiyan;CHANG Hui
机构地区:[1]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2]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40
出 处:《外语研究》2024年第5期88-97,共10页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对标国际中文教育的二语习得理论创新研究”(编号:23&ZD32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5批面上项目“粤语-普通话双语失语症的语言加工机制及其智能评定”(编号:2024M75111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可加工性理论”是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历经20多年的发展,在国际上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一语习得和特殊人群的语言习得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该理论在国内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关实证研究也较少。本文首先梳理该理论的理论基础,包括“词汇功能语法”以及该理论的思想渊源;接着阐述和解读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新发展,包括“无标记对齐假说”“话题假说”;随后回顾在该理论框架下开展的二语习得研究、一语习得研究以及特殊人群的语言习得研究,并总结分析相关研究方法;最后对该理论进行评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