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伦理·精神漂泊·自由向往——论中国台湾后乡土文学中“人与乡土”关系的三种表现模式  

Land Ethics,Spirit Wandering and Freedom Yearning——On the Three Modes of Expre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Country" in Taiwan,China Province's Post-local Literatur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鵾 WU Kun

机构地区:[1]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出  处:《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32-39,共8页Journal of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22&ZD28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以及土地变革的深入开展,中国台湾的乡土时空已变为资本累积的场域,土地成为逐利的载体或手段。“工具理性”的侵入造成了人的思维混乱和精神困扰,人与乡土之间原本质朴亲密的关系也沦为资本收编的对象。这种“关系”的异变,成为中国台湾后乡土文学关注的焦点,后乡土文学以“土地伦理”“精神漂泊”“自由向往”三种关系模式的书写对此进行了探索。无论是人与乡土的健康互动,还是人对乡土的返而又舍,抑或人对乡土的翻转改写,都指向知识分子内心的焦虑与救赎期望。后乡土文学不再是对现实的客观再现或简单描摹,而是对人的内在生命的真正体现。

关 键 词:土地伦理 精神漂泊 自由向往 人与乡土 中国台湾后乡土文学 

分 类 号:I02[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